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入秋以后,几场秋雨,气温有所下降,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倍感秋季的凉爽和舒适。但是秋天早晚温差较大,在锻炼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起来看看吧!
1、注意衣着 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较低,而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风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2、及时补水 防止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季,气候变得干燥,温度也降低不少,这样人体内容易积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3、做好准备 防止拉伤
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活动幅度减小,韧带伸展度降低等反应,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就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这样锻炼反而造成了伤害。
4、循序渐进 切忌过猛
在锻炼时有个误区:有的人认为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一样,都是适度才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
5、运动保护 预防损伤
由于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在运动中也要注意运动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外,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重视,不要勉强自己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6、晨起锻炼 切忌空腹
有的人习惯早上起床就先去锻炼,练完再吃早饭,其实这样对身体不好。因为运动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而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新陈代谢,前一天晚上吃的东西已经消化殆尽,身体中基本没有可供消耗的能量,如果还在腹中空空、饥肠辘辘时锻炼,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对老年人来说更为严重。所以早晨运动前应适当喝些糖水或吃点水果,让身体得到一些启动能量,会更有利于健康。
“荷塘月舍” 休闲养生会馆